宫廷画师的华丽人生
提起古代艺术家,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性格孤僻、行为怪异、穷困潦倒终其一生的刻板印象。然而也有少数人获得了巨大成功,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。17世纪画家鲁本斯就是这样的存在,人们常说"与其说想画他那样的画,不如说想过他那样的人生"。这件连衣裙的设计灵感正是源自鲁本斯的作品。
鲁本斯(1577-1640年)出生于德国一个律师与名门闺秀结合的家庭,在佛兰德斯(今比利时境内)接受了良好的教育。虽然立志成为画家,但他凭借出众的品格、智慧、勤勉,加上俊朗的外表与优雅举止,最终被任命为外交官。此后,欧洲各国宫廷纷纷向他订制画作。

《金银花荫下》
彼得·保罗·鲁本斯,1609-10年,德国老绘画陈列馆藏
※鲁本斯与首任妻子的肖像画,为纪念婚姻而作。着装奢华堪比贵族
"物超所值!"各国宫廷争相邀约的鲁本斯
他不仅待人亲切,更以高超的艺术造诣备受推崇。画作中跃动的生命力与恢弘的叙事手法令人叹服。尤其擅长表现女性肌肤的莹润质感,据说他笔下的肌肤"仿佛由乳汁与血液交融而成"。
他总能为委托人带来超预期的作品。基于古罗马传统与神话传说,融入渊博学识,以双重叙事结构营造庄严崇高的意境。
这件连衣裙印制的图案源自鲁本斯作品《教会对无知的胜利》。当时天主教与新教斗争激烈,画中描绘天主教会碾压新教徒获胜的场景。唯有通晓历史者方能领会其中尖锐的讽刺意味。

左:商品"诗意建筑"系列粉色款
右:《教会对无知的胜利》
彼得·保罗·鲁本斯,1577-1640年,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
※马车上的女性象征天主教会,头戴教皇三重冠,手持圣体光,战车与骏马取材自古罗马凯旋式。天使象征神佑,底部地球与衔尾蛇暗示天主教永恒统治,而车轮下新教徒形象的蛇发女妖梅杜莎象征"嫉妒",驴耳象征"无知",蒙眼布象征"盲目"
值得一提的是,小说《佛兰德斯的狗》中少年尼洛临终前渴望一见的著名画作,正是鲁本斯的《基督下十字架》。

《基督下十字架》
彼得·保罗·鲁本斯,1611-14年,比利时圣母大教堂藏
鲁本斯成为宫廷画家后,更获英国授予贵族头衔,拥有城堡,成就非凡人生。62岁因痛风去世,晚年连画笔都难以握持。即便如此,他的一生仍令人艳羡不已。
擅长撒播情色粉末的洛可可画家布歇
这件连衣裙还有另一款配色,灵感来自洛可可时期代表画家、法国人布歇(1703-1770年)的作品。布歇曾学习鲁本斯的用色技巧、笔触处理和寓意画创作手法。

左:商品"诗意建筑"系列蓝色款
右:《捕鸟人》
弗朗索瓦·布歇,1748年,美国J.保罗·盖蒂博物馆藏
※为挂毯制作的油画底稿,这点与鲁本斯《教会对无知的胜利》相同
作品名为《捕鸟人》。在美化、理想化的田园风光中,女子指尖停驻小鸟,男子将鸟放入笼中。鸟笼象征求爱。对崇尚爱情至上的当时贵族而言,这幅画描绘的正是一种充满情趣的甜美生活。
布歇深得路易十五情妇蓬巴杜夫人青睐,作为宫廷画家过着优渥生活。他不仅为贵族创作情色题材画作,更设计大量轻盈优雅的室内装饰,推动洛可可艺术发展。
然而随着厚重感缺失的洛可可时代终结,他的作品一度被贬为"过时"、"轻浮"。当然,如今已重获认可!

左:《蓬巴杜夫人》
弗朗索瓦·布歇,1756年,德国老绘画陈列馆藏
右:《弗朗索瓦·布歇肖像》
古斯塔夫·伦德伯格,1695-1786年,法国卢浮宫藏
撰稿:铃木真理子
首部个人著作《哥特&洛丽塔用语辞典》再版发行!
https://amzn.asia/d/bnoBDjv
参考文献
★《巨匠们的迷宫》木村泰司著,集英社
★《轻松看懂西洋绘画·画家篇(修订版)》冈部昌幸著,东京美术
★《最亲切的西洋美术史》池上英洋著,新生出版
★《快乐美术图鉴:17-18世纪艺术》克里斯托弗·麦克休著,偕成社
★《洛可可的世界》马克斯·冯·贝恩著,三修社